早教老师的专业能力,是涵盖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它可能涉及婴幼儿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营养学、脑科学,甚至涉及到思维科学、行学科学、学习科学、家庭教育学等学科,其提升,相对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更为缓慢和复杂。
以下,此文就基于老师自身角度、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培训这三方面,分享一些行之有效的提升早教老师专业能力的途径和对策。
1、自身角度
据调查,早教老师对自身职业的普遍认同感并不算高:46.4%的老师对自己目前从事的职业持满意态度,14.2%的老师持基本满意态度,3.7%的老师持不太满意态度,35.7%的老师持不满意态度。
增强职业认同感的方法之一,就是换岗体验。早教中心的老师大多分为主教和助教,还有前台及顾问等不同岗位。岗位不同,职责不同。早教中心可以安排早教老师通过体验不同岗位的角色,不断熟悉职业特性,把握家长和孩子在各个阶段的心理动态,进一步增强职业认同感,认识到早教老师的价值。
这个过程,不仅是早教老师全面熟悉早教工作的过程,也可将其看作是对早教职业逐渐理解和接纳的过程,是增强早教老师专业发展意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2、发展环境
早教老师的外部发展环境主要指早教中心为促进早教老师的专业能力提升与发展而营造的支持性环境,比如建立的评价考核、薪酬奖惩等举措。
早教中心的评价考核机制,可以由老师自评、同事互评、领导评价、家长评价四方面构成,以综合评价老师的专业能力。同时,评价考核要与薪酬奖惩制度相挂钩,用实际的物质奖惩,激发早教老师的积极性。
此外,早教老师专业能力的习得需要情境的支撑与浸染,通过不断的情境变化来使能力生成,不断获得经验。因此,老师所在的早教中心的教育理念及文化氛围等均会对促进老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3、内部培训
经调研发现,虽然大多老师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也获得了相关的资格证书,但老师的专业能力较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新手老师缺乏教学经验。
要解决这个问题,早教中心可以在内部建立师徒制度,从而使师徒之间“教学相长”,使得专业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经验丰富的早教老师是早教中心的重要“资源”。如果有条件,早教中心可以为每一位新入职老师安排一位有经验的“老”老师,培训新老师处理一些活动中的典型事件,教他们学会观察婴幼儿,学会指导家长育儿等专业能力。
这是一种全方位的学习和引领,而“师傅”们在徒弟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在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地探索更适宜的与家长交流的方式等,自我的专业能力也不断得到提升。